新闻中心
News
泰玺动态
新闻公告
媒体报道
电子期刊
员工风采
媒体报道
汶川地震十周年专题|再听他们讲述那些抗震救灾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05-10 16:27:53 作者:admin

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让我们再次走近金城建设当年参与救灾援建的队员们,重温十年前惊心动魄、温暖感人的救援故事,倾听他们这十年中的心路历程。

王家栋

王家栋,66岁,现任淄川区建设协会秘书长,原金城建设副总经理,抗震救灾时被公司任命为援建总指挥、总工程师

讲述

地震发生后的2008年5月23日,我们金城建设共派出28名员工分两批进驻抢险救灾一线。

我们到达后,来不及休息,就马上投入搭建临时安置房的工作中去了,大家一连几天都没有合眼。灾后的条件极其恶劣,不仅余震不断,而且生活物资缺乏,大家用水浸泡毛巾擦脸,饿了就吃方便面,除此之外,还要忍受当地异常凶猛的蚊虫叮咬。四川气候多雨潮湿,很多队员因为水土不服而身体闹病。灾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队员们大多时间是穿着雨衣冒雨施工。我为此总结了四句顺口溜:“雨天挂淋浴,晴天洗桑拿,随时摇摆床(余震),晚上再推拿(蚊咬手抓)。”


讨论施工方案

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为了提高施工效率,让灾民们早一点住进安置房,我们自制了一种“板式打夯机”,并根据现场环境采取了“倒置施工法”,保证了施工进度和效率。

在帐篷里开会

我们28名援建队员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圆满完成了香泉乡兴隆村、黄江村、敬东村和黄江中学4处安置点、116套安置房的施工任务。同在救灾一线的临淄作家周游,目睹了我们金城人的工作作风,欣然为援建队员题诗一首:

淄川汶川川连川,千山万水心相连。
救灾抢险攻坚战,奋勇争先奔一线。
长征不怕远征难,王总指挥胜当年。
钢铁团队一条心,金城携手建家园。


王家栋在援建一线写的对联

  2008年8月13日,金城建设接到淄博援建项目中最大的工程项目——黄江学校综合楼施工任务,9月1日,我们又组建援建队伍奔赴建设工地。这次的施工特点总结说来就是难度大、工期紧、任务重,为了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交出最精品的工程,我根据施工环境制定了施工方案,队员们克服当地艰苦的环境及自己身体不适的种种困难,24小时轮换连轴转,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工程主体。特别是最后冲刺阶段,有些队员连续50天晚上12点前没有睡过觉。

  2009年5月9日,在抗震救灾一周年到来之际,灾区第一个建成的新校舍——黄江中学综合教学楼正式竣工投入使用,北川震后灾区第一批学生正式告别板房,搬进学习环境优雅、设计质量一流、设施配备现代的新校舍。该工程是第一批援建工程中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学校,先后被评为“2009年度灾后援建项目天府杯金奖”、“2009年度绵州杯优质工程”,是援建工程中唯一的一个四川省绵阳市样板观摩工程。

  通过亲身参与抗震救灾和援建工作,我深刻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人民的团结,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大爱无疆”的精神深深震撼,同时,我再一次感受到作为一家民营企业的金城建设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方面勇于担当的精神,作为曾经金城建设的一员,我感到非常的自豪!这段经历将作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永远留存在我的记忆里!

采访手记  

  今年66岁的王家栋退休后并没有赋闲在家安享晚年,而是选择继续留在自己热爱的建筑行业发光发热。我们了解到,奔赴地震灾区救灾援建以及更早的2003年春天改扩建“非典”医院,王家栋都是主动请缨带队上阵,他凭借自己工龄长、施工经验丰富的优势,每次都带领团队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任务。

  虽然距汶川地震发生已有十年时间,但岁月并没有在这位精神依然矍铄的老者身上留下明显痕迹。谈及十年前的救灾及援建情况,老人说现在对当时的场景仍记忆深刻,每一个情景更是历历在目,回顾当时,除了对满目疮痍的灾区惨状的悲痛之情,更多的是对全国人民表现出来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的震撼和感动,作为金城建设的一份子,他更敬佩自己所在企业在大难面前表现出的临危不惧、勇于担当、冲锋向前的大企业风采!

 

刘长征
刘长征,59岁,现任金泽物业经理,抗震救灾时被公司任命为援建项目经理


讲述

汶川地震后,我一共赴四川参与了两次援建,第一次是2008年5月21日,震后第九天,灾区需要紧急救援,金城建设在董事长张家顺指挥下迅速成立援建队伍,我担任援建队伍项目经理。当时淄博市第一批抗震救灾队伍由3个企业组成,每个企业派出5名员工参加,我们就是其中的一支队伍。

压垮房屋的重达300顿的巨石

一到达救援现场,大家都来不及收拾就马上投入工作。为了争取尽快解决灾民居住问题,连续几天彻夜施工不休息是常有的事。除了施工条件艰苦,当地环境也非常恶劣,再加上水土不服,队员们被蚊虫叮咬后产生过敏反应,全身上下全是脓包,一抓就流血水,整个人看起来都血淋淋的。

5天后,公司又派出23名员工支援援建队伍,我们28名援建队员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圆满完成了4处安置点、116套安置房的施工任务。

救灾结束后,公司援建人员分三批返回,从最早时间进驻灾区到最晚时间返回,金城建设在抗震救灾上的付出可谓尽心尽力。

凯旋归来

2008年9月,我再次担任淄博援建项目中最大的工程项目——黄江中学综合楼的施工项目经理。这次任务更加艰巨,除了时间紧张,我们还要克服材料、设备短缺的困难。

连续的昼夜施工已经让我们都没有了时间概念,过于频繁的雨水更加剧了施工难度,特别是最后冲刺阶段,我们很多人几乎没在晚上12点前睡过觉,甚至连洗脸、换衣服的时间都没有,最后困的都能站在工地上睡着……即便这样大家都没喊过一声苦,没有过一次埋怨,因为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让孩子们尽快有学上!

刘长征与黄江中学校长合影

援建学校学生开学

经过不分昼夜的艰苦奋战,我们仅用半年时间就建成灾区第一所校舍,这是第一批援建工程中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学校,是四川省绵阳市唯一的一个样板观摩工程。

救灾和援建过程中,虽然身体非常苦累,但心里却被当地村民的热情和善良所温暖着。当地羌族村民为我们不怕苦、不怕累的援建精神所打动,自发组织了两次联欢会向我们表示感谢。

第一次是在刚开始救灾的过程中,很多队员都是第一次离开家乡,面对当时情景,我上台唱了一首《儿行千里》来缓解大家因高强度紧张施工带来的思想压力。第二次是庆祝黄江中学落成联欢,我心里感慨万千,于是上台将大家连日来的苦累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歌曲《想家的时候》表达出来,还没等唱完,台上台下所有人都哭了,特别是我们的援建队员们,他们外表坚强、坚韧,却将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深埋于心,从未表露。由于过于劳累,联欢会结束后他们就直接躺倒在舞台上睡着了……

与可爱的羌族孩子们合影

“拼搏进取、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是金城人自始至终保持的优良品质,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在一方有困难的时候,金城建设总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这种大无畏的胸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每一个金城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金城人的身影,这是让我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地方。

采访手记

时隔十年,今年已59岁的刘长征再谈当年的抗震救灾仍感到有些激动。作为去的最早、回来最晚的援建项目经理,采访中他一直在说着金城人和金城精神。

谈起很多队员因劳累过度白天站着都能睡着的时候,他的语气里满含心疼;谈起共用一盆水洗脸、共用一个锅吃方便面的时候,他又被那样团结乐观的温馨场景拉回十年前的那些日子;谈起联欢会上的两次高歌,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谈起援建归来的车站上,公司领导看到队员身上连衣服都遮不住的累累伤痕瞬间红了眼眶,他依然感觉心酸不已。

记忆里有苦涩也有欢乐,有艰辛也有欣慰,在听到孩子们欢声笑语入学的那一天,在领导们讲话庆祝的那一刻,他们终于彻底放松下来,可以安心躺在旮旯里和衣而睡,虽然脸上挂满尘土,身上沾满泥土,但有谁知道他们的内心是有多自豪和满足……

他们援建的几个工程连创多个“第一”,他们用勤劳质朴、坚韧不拔的毅力为灾区人民带去重建家园的力量,他们用心怀大爱、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情谊之歌,在鲁川两地的情谊簿上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长征与业主交流
 

崔光明

崔光明,42岁,现任金城建设项目经理,援川时崔光明项目部负责施工北川新县城住宅楼
我们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于2009年5月进驻北川新县城温泉片区施工工地,承建5个单体工程。虽然时隔一年,地震造成的破坏依然严重,我们施工的北川新县城依然余震不断、水电不通、交通不便,当时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经历地震,刚开始非常紧张,后来就都习惯了。

为了确保顺利开工建设,我们常常冒着生命危险自己选址取水,自己买柴油发电机组供电。由于项目时间紧、任务重,队员们几乎每天都在加班赶进度,后来为了解决人手问题,我们特地组织当地40名村民进行现场技术培训。

在这样设备、人员都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仍没有丝毫放松对材料采购及施工质量的严格把控。通过公开招标采购主材,货比三家选购辅材,统一配送到工地现场,既保证了工期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保证了工程的高质量建设。援建过程中,省市各级领导对施工质量及进度非常重视,多次亲临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四川绵阳地区各界也多次到现场访问参观,在近八十余次的现场检查中,我们每次都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没有一次因为质量安全和施工进度被领导提出意见。当时大家秉承的一个信念就是:公司委托的任务再难也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宁可自己吃苦,也不能给金城、给淄博人民丢脸!

工程主体竣工封顶时,公司领导不远千里从淄川赶到北川指挥施工、慰问援建队员,令我们大为感动,士气大增。最终,该工程于2010年5月24日竣工,在淄博市参加援建的施工单位中,综评第一,并获得了“2009年度四川省优质结构工程”“绵阳杯优质工程”及四川省最高质量奖“天府杯”等荣誉,在四川、在全国打响了“淄博援建”的品牌。

援建过程中危险时刻存在,记忆最深的一次就是,有一天我与同事开车外出,路过一条河时发现原来河上的一座桥已经被冲垮了,河水猛涨,眼看就要决堤,我们赶紧赶回项目部,通知大家准备往山上撤。那是我们离危险最近的一次,幸好最后化险为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通过那次经历,自己感受最深的就是那种坚不可摧的凝聚力和“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延续至今,并时刻提醒着我们项目部的每一个人:只要同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个人而言,更加体会到责任和担当的沉重。援建时,是对灾区人民负责,往大了说是对国家负责,如今,我所处的位置首先是对工程质量、对业主负责,然后是对公司效益负责。“建造精品工程,铸就和谐社会”这种使命感,驱使我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严把质量安全关。因为亲眼见过地震后的生离死别,现在更懂得生命的脆弱。不管是身边的朋友还是同事,只要有需要的地方,我都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解决。这不是工作的要求,而是内心的社会责任感。

采访手记

在与崔光明交谈过程中,“做好本职工作”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集体的荣誉哪怕上刀山下火海都在所不辞。

了解崔光明的人都说,他在工作、生活中是个特别懂得感恩的人。在这次援川工作中,他再次将这份感恩之心化为行动,为了不辜负公司的期望,不辜负灾区人民的热切期盼,他带领他的团队倾尽全力、日夜奋战,最终出色完成任务。

工作中的崔光明是一位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管理者,生活中的崔光明则是一位热情直爽、乐于助人的好领导。不管哪位员工遇到困难,他都会伸出援手。有员工出了车祸,他得知后立刻带领人员去医院跑前跑后帮忙照顾,有员工患病需做肾移植手术,他又在第一时间得到公司支持开展爱心捐款,保证了员工手术顺利进行。

我们了解到,援建结束后,按照施工合同约定,金城建设专门派崔光明回到北川给当时的材料供应商结算账款,后来一些因更换手机号码而未能联系上的供应商专门来淄博找到崔光明,崔光明不仅对其盛情接待,还立刻安排人员以最快的速度结清款项,令远道而来的四川供应商大为感动。

既重视质量又讲究诚信,是每一个接触金城建设及金城团队人的第一印象。

在金城建设,像崔光明这样的项目经理还有很多,他们努力用自己的光和热去照亮温暖他人,用感恩与奉献影响着身边人,虽平凡,但伟大。


电话:18369918860 邮箱:taixikonggu@163.com
Copyright © taixi Holding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8031063号-1
Powered by CmsEasy